地圖裡的秘密
#文化地圖#文山願景#山神情書
發表日期│ 2022.10.31
地圖裡的秘密
#文化地圖#文山願景#山神情書
發表日期│ 2022.10.31
地圖裡的秘密
地圖所紀錄的空間物體及其呈現的現象,一般稱為空間資料。而學術上定義空間資料(Spatial data)是根據製圖學而來的,指的是空間物體的相對位置或位址(Davis,1996)。地圖再擴充成為地圖學,則可衍生至藝術、科學與技術在地圖上之應用。有關地圖的知識,可追溯至2000年前,因此地圖學可謂非常古老的學問。隨著衛星與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在地圖的呈象上也有了多元的發展,地圖與其應用在各個不同層面上,也有不同的發展。本文從人文與空間變遷,介紹萬隆、景美地區歷史變遷發展,希望能引發讀者對於認識文化地圖的興趣。
萬隆、景美空間姿態
萬隆、景美在農業時代曾為水圳之鄉,水圳遺線轉變為既成巷道與綠地系統,水圳與溪流等南北向水系留下蜿蜒且具生活感的巷弄,為現今的都市規劃及再生議題留下伏筆及挑戰。
地區發展產業的變動所產生的大面積公有地,也讓文山區空間使用產生多種變化可能,與居民共同探討未來想像的空間也能自由且多樣化。[1]
瑠公圳舊河道自景文街向北,經景美街、三福街5巷等道弄延伸,路面至今仍為羅斯福路東側最頻繁使用之生活路徑,路面之下部分仍保留排水之功能。 景美運動公園南側與興順街間,彎延曲折的後巷即是萬盛溪遺線,舊河道沿線現今透過萬盛公園、景豐公園,以及興福公園等綠地串連。
三福街5巷 | 萬盛溪明渠(羅斯福路五段97巷口) |
萬隆地區早年因應產業變化需求,陸繼有大型公共設施、工廠等進駐,支援區域發展資源。如今產業移出後空間,逐漸發展為地方性住宅大樓及商業使用。成立於1927年(日治昭和2年)台北製罈會社坐落在羅斯福路六段142巷,在1947年時改稱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玻璃分公司的「景美第一製造廠」,1949年時被菸酒公賣局接收,改稱「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製瓶工廠」,1985年改為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及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酒類研究所。又於2013年以地上權方式,由華固建設承攬建造三棟財政部新大樓,以及五棟「華固新天地」大樓,其總戶數約543戶,在這塊土地上見大面積公有土地轉型。
1980年代,臺灣整體經濟發展熱絡,住宅需求提升。景美萬隆依山傍水,提供優質生活品質,產業移出後的空置土地與農地,陸續興建集居住宅。 主要道路兩旁各層級商業活動進駐,1997年漢神百貨景美店開幕,為地方產業型態再次轉型之里程碑。 1985年景興國中設置,1997年景華公園於原良友汽車駕訓所開闢,文教及公園等公共設施開闢,滿足日漸增加的居住人口所生之文教與休憩需求。
歷史與空間變遷
承呈如文章一開始所述,衍生至藝術、科學與技術在地圖上之應用,團隊初步以萬隆及景美地區,自1940年每隔20年製作一張空間地區,標示地區重要建築物與空間發展,讓對於有興趣的讀者,能一窺地區發展的變遷與歷史痕跡。 最後分享一段作家謝海盟寫過很美的一段話
「城市河神是最見多識廣的,祂們親眼見證過這座城市三百多年的歷史。」
[1] 參考自再生願景手冊,臺北市都市更新處,2020年
[2] 參考自臺北製罈會社 - 尋找河神 alongwithrivers.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