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search

學邑工程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學聯不動產資訊顧問有限公司

政大商圈最熱鬧,人潮與車潮最多的指南路二段,如何兼顧店家營業、高流量公車,創造友善人行環境?

#友善人行#TOD

發表日期│ 2023.12.07

一、為什麼指南路二段,需要改造?

/指南路二段是政大生活圈最熱鬧,也是最危險的道路/

指南路二段位於政治大學正門,是政大生活圈最重要的道路,沿街有麥當勞、摩斯、星巴克、便當店、便利商店、手搖飲店等,可以說是政大生活圈商業氣息最濃厚、最熱鬧的地方,在學期間的上下課時間,更會有大量成群結隊的學生。

指南路二段對當地交通而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政大生活圈沒有捷運,政大學生與周邊住戶只能依賴公車、汽車及機車移動,也導致此路段在短短500公尺內就有6個公車站,將近30條公車路線。以路網連結性來說,指南路二段具有高連結性,西側經道南橋連接木柵市場、景美及國道,東側接壤貓空地區,亦可連接萬壽路前往動物園、深坑地區及信義計畫區。政大師生如果要搭乘公車移動,不論是要往西去木柵市區、新店、台大,或是往東至動物園、貓空及信義計畫區等,都會從指南路二段出發。

圖1 指南路二段範圍及公車站位置示意圖 (資料來源:GOOGLE地圖)

/指南路二段車道的12公尺內,面臨嚴重的人車爭道問題/

當地沒有捷運,通勤、通學需要依賴汽車、機車以及公車,更要依賴指南路二段,這條路的缺陷是寬度不足,只有12公尺,單向車道只有6公尺,只足夠1台公車通行,需承擔上下班時間的大量旅次需求,時常會發生公車1次來3班的狀況,一同擠在6公尺車道裡。也會遇到車速超快的龐大車流,導致道路安全問題也應運而生,車流交織導致的意外更是層出不窮。

/當行人走到指南路二段人行道上,會遇到什麼危險?/

人行道寬度不足,只有0.8到1.5公尺,在下課、用餐時間,會有大量成群結隊的學生在人行道上,散步、聊天、找餐廳,將人行道擠得水洩不通,有些學生或行人甚至被迫得改走在車道上,這是最不應該出現的場景。

二、街道問題在哪裡?

/#1人行道寬度不足/

第1個問題是人行道寬度不足,公車站設置於政大側門萊爾富超商前的人行道,該人行道僅有1.5公尺寬,當下課時間一到,大量學生一瞬間湧入1.5公尺寬的人行道上,有些人可能會被迫要在車道上等公車,候車空間相當不足。

/#2臨停車輛多,易發生危險,最壞的狀況是汽車臨停時導致後方車輛需切到對向車道/

指南路二段沿街商店與餐飲店家林立,汽機車習慣臨停購物,一旦有汽車或機車停放在道路上,僅6公尺寬的車道被占據了3公尺的車道,造成後方車輛需要切到對向車道,才能閃避臨停車輛,此舉非常危險。

最危險的狀況是汽車違規臨停在紅線上,後方又有公車要前進,公車就必需切換到對向車道,閃躲臨停車輛後,再回到原車道上,嚴重影響車流順暢度,而且非常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3倘縮減車道,拓寬人行道,將面對店家無法臨停卸貨的問題/

街道改造能夠成功的關鍵是住戶、學生、店家等所有用路人的支持。政大門口第一排的商店街,除了關注行人外,店家也是重要用路人,更要考量店家進貨卸貨的臨停需求。

/#4路口轉彎處,人行保護空間不足/

政大校門口三角地是公車等候區,是學生上下課的必經之處。轉彎處的人行道僅有1公尺,對於行人而言,保護行人之空間相當不足,轉角處甚至是人行道斷點,地面是柏油。倘轉彎車輛車速快,很容易發生行人與轉彎車輛的擦撞。

圖2 指南路二段現況車道及人行道問題 (資料來源:GOOGLE街景)
圖3 人行道指南路二段現況車道及人行道問題之位置示意圖(資料來源:都發局航照圖、自行改繪)

三、建議方案

/1.改善道南橋車流:道南橋上增設左轉車道,重新設計車道指引線及車道標線/

道南橋,西接木柵市場、新店、台大,東接政大、貓空及動物園,雙向兩車道,現行車道寬度9公尺。道南橋東側下橋處是五岔路口,除了道南橋、指南路二段及新光路一段外,還要加上2條橋下的平面道路,交織出5個岔路,車流比一般平面路口還要複雜。

現況車流,以車輛從政大往西至道南橋的車流方向,共有4種方向:第1是車輛可右轉進入新光路一段;第2是進入道南橋北側道路通往華聲幼兒園及教會;第3是進入道南橋南側道路通往抽水站、政大校內及河濱;第4是是直接上道南橋。

如果加上從道南橋下來的車輛,往北進入新光路一段、往東進入指南路二段的2種車流,就有6種車流方向,是非常高度的車流交織,增加發生事故的機率,因此我們重新設計車道指引線及車道標線,引導車流。建議的調整方案如下:

圖4 指南路二段與新光路一段接壤道南橋之車流示意圖 (資料來源:電子地圖)
圖5 指南路二段與新光路一段接壤道南橋之改善方案示意圖(資料來源:臺北市都發局航照圖、自行改繪)

/2.車道瘦身:留設基本人行道寬度,設置停車彎滿足卸貨需求/

“車道寬度的標準是什麼?車道寬度如何影響車流順暢度及車速?”

根據交通部「公路路線設計規範」規定,市區主、次要公路車道最小寬度可縮減為3公尺,用意是讓道路旁能設置人行道或標線型人行道。

1台車的寬度為2.3-2.5公尺,車道超過3公尺的狀況下,容易發生3種狀況,第1種狀況是最廣為人知的情境,汽機車車速,在車道上沒有阻礙物的狀況下,容易不自覺地加速;第2種狀況是都市中最容易發生的狀況,車道過寬,機車容易在車陣中來回穿梭;第3種狀況是,駕駛可能會求方便,把車輛停於路邊,以為剩餘車道仍足夠車輛通行,但此舉非常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根據上述理由,建議縮減車道寬度,將指南路二段、新光路一段之車道寬度統一縮減為3公尺,如此一來,可以避免發生上述狀況,又可以將縮減的道路空間,改為人行道。

以新光路一段為案例,建議改造方式如下:

圖6 新光路一段人行道問題示意照片:雙側停車,人行道上的電箱、私設樓梯或斜坡,使人行道不足1.5公尺(資料來源:GOOGLE街景)
圖7 新光路一段改善方案示意圖:取消雙側停車改為單側停車後,拓寬人行道(資料來源:都發局航照圖、自行改繪)

/3.減速彎:把路變難走,車輛會自動降低速度/

”如何在不依賴測速照相機的情況下,讓車輛降低速度?”

在台灣,很多駕駛只有在遇到測速照相機的短暫時刻才會降低速度,一旦通過測速照相機之後,馬上踩下油門,加速前進,更總是會將30、50速限標誌視若無睹。國外有研究很多方式來解決車速過快的問題,其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減速彎(Chicane)」,把筆直道路變成彎曲狀,讓路變難走,駕駛就會不自覺地降低車速。

圖8 國際交通運輸研究組織NACTO提出「減速彎」設計,能有效降速(參考資料: https://nacto.org/publication/urban-street-design-guide/street-design-elements/curb-extensions/chicane/)
圖9  國外「減速彎」設計,有效讓駕駛降低速度(資料來源:https://nacto.org/publication/urban-street-design-guide/street-design-elements/curb-extensions/chicane/) 

在台灣也有運用減速彎,降低車速的實際案例,位於桃園蘆竹區的仁愛路/南山路口,原本的右轉車道太過平順,導致車速過快。改造方式是在右轉轉彎處,利用標線繪製更彎曲的轉彎車道,讓經過的車輛,自動降低速度。詳細資訊跟影像,可以參考標線改造台灣路粉絲專頁。

圖10 桃園蘆竹區的仁愛路/南山路口,原本的右轉車道太過平順,導致車速過快。利用標線繪製更彎曲的轉彎車道,車速自動下降(參考資料:標線改造台灣路粉絲專頁-【路變難走 車速就降下來了!】- 桃園減速彎(Chicane)案例分享:https://fb.watch/oLRfLD0iqR/) 

回到我們關心的指南路二段,道路形狀筆直,又沒有紅綠燈,駕駛容易加速行駛,容易增加危險。

利用「減速彎(Chicane)」的手法,讓車道形成微幅彎曲,使車輛無法任意加快車速,不過同時也考量道路周邊店家的卸貨需求、公車站上下客空間及行人通行安全,因此提出3個調整方向(如下):

圖11 指南路二段之改善方案示意圖:調整路型、新增臨停區及調整公車站位置,將指南路二段的形狀改為微幅彎曲,達到減速彎的效果(資料來源:都發局航照圖、自行改繪) 

/4.改善路口安全的3種手法/

“路口,是行人與車輛最容易發生碰撞之處。”

為什麼行人在指南路二段過馬路時,很危險?危險之處在哪裡?

當行人要過馬路,代表他要從安全的人行道,經過路口停等區,進入最危險的車道,此時行人與車輛發生碰撞的機率隨之提高。

假設我們現在要從指南路二段45巷東側,過馬路到西側,當我們在東側等待時,停等空間沒有實體人行道,是第1個危險點。緊接著,當我們開始行走到行穿線上時,因為行穿線十分靠近轉角位置,快速轉彎的車輛非常容易碰撞到行人,是第2個危險點。

圖12 指南路二段路口之現況問題示意圖:實體人行道鋪設不全、行穿線緊鄰轉角位置,導致行人幾乎沒有停等空間,當右轉車輛要轉彎時,行人容易暴露在風險中(資料來源:都發局航照圖) 

汽車或是機車轉彎時如何更加安全?

當汽機車要轉彎時,除了要確保不會撞到行人外,也要能查看轉彎路段的來車,保護自身安全。

圖13 指南路二段路口現況問題示意圖:行穿線退縮後,駕駛無法看到前方來車(資料來源:都發局航照圖)

改善路口安全的3種手法/退縮行穿線、外推轉角人行道、劃設鯊魚線

當機車要從指南路二段45巷,往南右轉進指南路二段前,由於行穿線退縮後,駕駛看不到指南路二段來車,因此在路口前方設置鯊魚齒形狀的停讓標線,提醒駕駛停下,先左右查看後再繼續行駛。

圖14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劃設荷蘭式停讓標線(資料來源:理觀點FB)
圖15 指南路二段路口之改善方案示意圖:退縮行穿線、劃設鯊魚線(減速標誌) 外推轉角人行道(資料來源:都發局航照圖、自行改繪)

/5.改造交通最混亂的政大地區校門口/

政大地區交通最混亂地方,就在政大正門口前的公車等候區,是由指南路二段及萬壽路口2條路組成的三角形。公車路線高達14條,一次來3班公車更是常有的事情。上下課時間,也常常看到寬度不到2公尺的人行道上站滿了人。

根據現況觀察,盤點出5個問題:

項次 問題 改善方案
1 車流太多,互相交織,容易發生事故。 重新設計車道,將道路改為單向行車圓環
2 周邊行穿線達10條,有3條行穿線之間距離不到15公尺,檢討行穿線的必要性 精簡為5條行穿線連接單向行車圓環周邊道路,簡化行車方向。
3 行穿線太長,達18公尺,增加行人風險。 縮短行穿線長度,從18公尺縮短到10公尺,減少行人暴露在路口的風險。
4 公車流量多,1處「政大一公車站」承擔14條路線,造成公車1次2班,即超過道路的容量。 新增公車站並變更公車站位置,從1處公車站增加為2處,並且搬離到萬壽路邊上,設置新的公車站。
5 路口轉角處缺少行人保護空間,影響轉彎車輛的行車視線 外推人行道轉角處,劃設清楚的道路邊緣線。
6 車道太寬,東側萬壽路寬度為12公尺,單一車道竟達6公尺。一旦車道超過3公尺,車輛容易切換車道,機車也容易在車陣中亂鑽縫隙。 車道瘦身,改為3公尺,避免車流紊亂交織。

 

圖16 政大地區交通最混亂的校門口現況問題示意圖(資料來源:GOOGLE)
圖17 政大校門口現況問題及改善方案示意圖(資料來源:GOOGLE、自行改繪)
圖18 政大校門口改善方案示意圖(資料來源:都發局航照圖、自行改繪)
圖19 指南路二段全段改造圖:道南橋口新增左轉車道,重新設計車流標線;巷弄路口處外推行人停等空間、退縮行穿線及繪製鯊魚線;校門口改為單向車流圓環,重新繪製車道標線;全路段調整公車站位置(資料來源:都發局航照圖、自行改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