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 廢校再生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廢校再生#舊東川小學#舊三省小學#舊上鄉中學#舊真田小學#舊高道山小學遺址
發表日期│ 2018.08.27
2018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 廢校再生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廢校再生#舊東川小學#舊三省小學#舊上鄉中學#舊真田小學#舊高道山小學遺址
發表日期│ 2018.08.27
越後妻有人口外移加上高齡化,許多學校不得不陸續關門。大地藝術祭透過藝術形式讓訪客重新理解人與土地間的關係,關於消失的學校記憶也經由歷年藝術祭的累積,逐漸透過住宿設施、空間繪本館、美術館、劇場、餐廳、工作坊、展覽空間等各種形式重新活化,在越後妻有地區,我們看見了充滿想像力的閒置校園空間再生可能。
舊東川小學 (松之山地區) -> 整間學校變成一件大規模藝術裝置作品
繼2006年Christian Boltanski把整間學校做成「最後的教室」這件大型裝置作品後,今年又加入新作「影之劇場-快樂的幽靈們」。一走進校園,真的感受異常強烈,這是一所鬼屋,而且是藝術祭官方行程鮭魚溯溪路線的必訪行程,旅客無法錯過。
舊東川小學,1874年開校後,學生數慢慢上升至1946年的近400人後達到高峰,接下來逐年遞減,1964年整個松之山町的人口減少4成,學生數也僅約全盛時期的二分之一,一直到1997年全校剩下11位學生,只好與松之山小學合併,舊東川小學從此走入歷史。學校停辦後空間閒置了,直到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來到這裡,在2006年完成作品「最後的教室」。
一走進黑暗的體育館,摸黑的驚魂未定中,只見大量懸掛著的電燈泡在微弱風扇吹彿中輕微搖晃,鼻腔裡都是鋪在地面的稻草氣味,整個身體感受熱氣蒸騰。慢慢往裡走,走廊上掛滿塗黑的相框,空蕩蕩的長廊盡頭,有一道光,越靠近心跳聲越大,走上樓,教室裡擺著像玻璃棺材一樣物件,白色的布幔和螢光燈,總覺得有鬼魂環繞,這間學校讓我全身的毛細孔都打開了。整個學校變成一件探討死亡與存在的大型裝置作品,讓已經消失的學校,又被人們重新靠近。
舊三省小學 (松之山地區) -> 三省屋木造住宿設施
舊三省小學1875年創校,1945年時全校有247名學生,但1960年代學齡兒童逐年減少,於是在1989年,這所服務周邊三個村落114年的三省小學終於走入歷史。在地居民一直希望能活化這處充滿回憶的校園,在大地藝術祭的促成下,2006年時將興建於1958年的木造校舍,改成住宿設施(5間教室,每間教室各16床)。同時入住者,也可在由教室改成的餐廳內,享用當地婦女運用在地當令食材,親手烹調的家庭料理。體育館,則持續作為社區舉辦研討會、課程以及運動賽事舉辦的據點。
舊奴奈川小學 (松代地區) -> 展場、餐廳、工作坊空間
舊奴奈川小學,現在則是成為學習如何在地生活的獨特學校,校園活動以農業為基礎,透過飲食、遊戲和舞蹈等活動展開各種嘗試,同時也是當地梯田保育,以及發展足球活動的據點,全年度有著許多工作坊和活動企劃進行著。
藝術祭期間,一間間的教室變成展場,一樓的大空間也成為官方旅行路線的專屬餐廳,由米其林餐廳Jean-Georges Tokyo總料理長米澤文雄主廚監修,將里山婆婆媽媽們傳承的鄉土料理和雪國食材的保存文化,轉成一份從前菜到甜點的完整套餐。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在那裏喝到的水,藝術祭在炎炎夏日登場,不少據點都會有熱情的居民準備冰麥茶讓訪客消暑,而在這裡居民準備的是清涼湧泉。越後妻有地區稱得上名水的湧泉不少,津南的龍漥、松之山的庚清水與實昇清水都是人們熟知的名水。在舊奴奈川小學附近的就是「實昇清水」,硬度低的軟水,喝起來非常非常甘甜,讓人忍不住續杯再續杯,在地大叔也非常驕傲的向我們介紹水從哪來。
舊上鄉中學 (津南地區) -> 劇場、餐廳
舊津南町立上鄉中學目前成為以表演藝術為主軸的上鄉劇場館,體育館改成劇場,部分教室成為住宿設施,供表演者入住以練習或準備演出並與居民交流。另外,有些教室也成為展示空間,今年的大地藝術祭來自法國的Nicolas Darrot把從當地民眾那收集到的故事編成樂曲,由動物外型的機械偶組成的上鄉樂團演出四季之歌,旅客可以點歌,可以與上鄉樂團合唱,這也是一個劇場型的作品。
上鄉劇場館的附設餐廳也導入劇場概念,讓預約用餐的訪客,經歷一場有故事的風味飲食體驗。
舊真田小學 (十日町南地區) -> 空間繪本美術館、餐廳、賣店
創校130年後畫下句點的舊真田小學,經由田島征三的創作,重生為繪本、樹木與果實美術館,今年再以腹蛇為主題創作室外大型裝置。
田島征三把整座閒置的小學做成了空間繪本,這是一本能夠親身體驗的立體繪本。從一間教室走向另一間教室,就像從一頁故事走入另一頁篇章。雖然田島征三有設定的故事情節,不過解讀權還是交還給每位進入者,運用想像力自由發揮。
據說,真田小學關門前全校只剩三個學生,田島征三的繪本《學校不會空蕩蕩》讓這三名學生重回校園,發現學校出現一隻專門吃回憶的妖怪TOPERATOTO,往TOPERATOTO的肚子裡一看,發現裡面裝著他們在教室裡學習的回憶,練習打太鼓的畫面等。這時,另一隻吞噬夢想的妖怪也出現了,於是三個人開始與妖怪對戰…最後,看著學校裡有了新的生命力,不再空蕩蕩,三名學生放心地飛向新學校、新世界。
除了《學校不會空蕩蕩》的空間繪本,田島征三著名的繪本主角山羊也現身校園,這三頭羊深受訪客喜愛。另外,校園裡的Hachi & Café,將原本的課桌椅變成了餐桌椅,媽媽們使用當地摘採的蔬菜製作餐點,重現田島征三繪本中出現的開心料理,炎熱的夏天還附上冰咖啡或紅茶,讓人以味蕾感受空間繪本的魅力。
舊清津峽小學 (中里地區) -> 清津倉庫美術館[SOKO]
2015年舊清津峽小學,改建成清津倉庫美術館,2017年10月再度整修為磯邊行久越後妻有清津倉庫美術館SOKO,是了解與大地藝術祭有深遠關係的創作者磯邊行久創作歷程的重要地點。
磯邊行久花費長時間進行田野調查,將地理變遷資料,以可視化的大型裝置重現,進到作品現場,會有一種震撼。在清津倉庫美術館[SOKO]中,可以看到他從2000年第一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作品《河川到哪去》,2003年的《過去的信濃川比現在高25公尺》,2015年的《土石流紀念碑》,以及2018年的《虹吸導水裝置遺址》創作記錄。
• 河川到哪去 (2000)
信濃川是日本最長的河流。過去的信濃川蜿蜒曲折,經過整頓後才變得筆直。磯邊行久用了約600黃色桿子,再現約3.5公里長的百年前河道。
• 過去的信濃川比現在高25公尺 (2003)
磯邊行久調查發現,信濃川在1萬2000年前水位高度比現在位置高出25公尺,為讓人可以看出水位變化歷史,他在邊坡上,以線標出了每500年的水位高度。
• 土石流紀念碑 (2015)
2011年3月12日長野縣北部地震引發土石流,國道353號坍方。磯邊行久用230根黃色桿子,再現當時的土石流範圍,讓人站在現場即可感受當時的嚴重程度。
• 虹吸導水裝置遺址 (2018)
越後妻有的水力發電供應著大東京的電力,一根又一根的大型電塔矗立在田野上。為了發電,信濃川的水被截流,河裡的魚也慢慢減少。為讓人意識到大城市裡的用電與越後妻有息息相關,磯邊行久在埋在地底下巨大的發電引水管道,重現在地表上。不過,這件作品在藝術祭開幕前一天,被颱風帶來的強大風力給吹壞了,不知道是不是已經搶修回來了呢?
舊高道山小學遺址 (中里地區) -> 集體創作雕刻作品展示場
並不是所有廢校都能幸運的再生,有些學校已經被拆除。不過因為大地藝術祭,藝術家的進入,讓校園遺址不只是立一塊碑,而是有了新的集體記憶。像是在舊高道山小學遺址,藝術家帶著當地的孩子一起運用鐵進行雕塑,讓村子裡的人再把「這裡曾經有過一所小學」刻進記憶中,把土地的記憶傳承下去。